徐長卿的功效與作用
【中藥名】徐長卿 xuchangqing
【別名】鬼督郵、別仙蹤、土細(xì)辛、料叼竹、一枝箭、三百根。
【英文名】Cynanchi Paniculati Radix Et Rhizoma。
【來源】蘿蘼科植物徐長卿Cynanchum paniculatum (Bge.) Kitag.的根及根莖。
【植物形態(tài)】多年生直立草本,高達(dá)1米,根細(xì)呈須狀多至50余條,具特殊氣味。莖不分枝,無毛或被微毛。葉對生,紙質(zhì),披針形至線形,兩端急尖,兩面無毛或上面具疏柔毛,葉緣稍反卷有睫毛。圓錐聚傘花序近頂腋生,有花10余朵,花萼內(nèi)面有或無腺體,花冠黃綠色,近輻狀,裂片長達(dá)4毫米,寬3毫米,副花冠裂片5,頂端鈍,基部增厚,花粉塊每室1個,下垂,臂短,平伸,子房橢圓形,柱頭五角形,頂端略突起。瞢莢果。種子長圓形,長約3毫米,頂端具白絹質(zhì)種毛,長1厘米。
【產(chǎn)地分布】生于陽坡草叢中。分布于黑龍江、吉林、遼寧、內(nèi)蒙古等地。
【采收加工】夏、秋季采挖全草,扎成小把,除去雜質(zhì),晾干或曬干。藥用根及根莖者則除去地上部分。炮制時揀去雜質(zhì)略洗,切成小段,陰干。
【藥材性狀】根莖呈不規(guī)則柱形,有盤節(jié),長0.5~3.5厘米,直徑2~4毫米,四周著生多數(shù)細(xì)長的根。根呈圓柱形,彎曲,長10~11厘米,直徑1~1.5毫米,表面淡褐色或淡棕黃色,具微細(xì)的縱皺紋,并有纖細(xì)的須根。質(zhì)脆,易折斷,斷面粉性,韌皮部黃白色,形成層環(huán)淡棕色,木質(zhì)部細(xì)小,淡黃色,具丹皮香氣,味微辛竦。
【性味歸經(jīng)】性溫,味辛。歸肝經(jīng)、胃經(jīng)。
【功效與作用】祛風(fēng)化濕、行氣通絡(luò)。屬祛風(fēng)濕藥下分類的祛風(fēng)濕強(qiáng)筋骨藥。
【臨床應(yīng)用】用量3~12克,治療風(fēng)濕痹痛、胃痛脹滿、牙痛、痛經(jīng)、跌打腫痛等。與何首烏等合用以降血脂;本品治療多種皮膚?。粚⒈酒分瞥舍槃┮灾委煻喾N原因引起的疼痛,收到一定效果;水煎劑或片劑對治療單純型慢性支氣管炎效果較佳,對喘息型較差;本品加阿膠、茜草治慢性再生障礙性貧血而獲良效。
【藥理研究】具有鎮(zhèn)靜、鎮(zhèn)痛、解熱作用;可降壓、抗心肌缺血、抗心律失常;降低血脂、抗動脈粥樣硬化;抑制血小板聚集及抗血栓形成;抗炎和抗變態(tài);使回腸張力下降、抑制胃腸蠕動;對肝微粒體代謝和子宮收縮有抑制作用;抗早孕作用。徐長卿提取液(除去丹皮酚主成分)、丹皮酚對小鼠熱板法(扭體反應(yīng))證明有鎮(zhèn)痛作用,給小鼠腹腔注射有鎮(zhèn)靜作用;煎劑有一定抑菌作用;丹皮酚具有抗炎及抗變態(tài)反應(yīng);徐長卿或丹皮酚具調(diào)血脂及抗動脈粥樣硬化作用。毒性:徐長卿提取液腹腔給藥,小鼠LDso為(32.93±1.03)克/千克;丹皮酚LDso為381克/千克。
【化學(xué)成分】本品主要含丹皮酚、異丹皮酚、肉珊瑚苷元、丹皮酚原苷、2-羥基-6-甲氧基苯乙酮、去酚牛皮消苷元、徐長卿苷A、徐長卿苷B、徐長卿苷C、新徐長卿苷元F、徐長卿多糖等。
【使用禁忌】不宜久煎,體弱者慎服。
【配伍藥方】①治風(fēng)濕痛:徐長卿根24~30克,豬赤肉120克,老酒60克。酌加水煎成半碗,飯前服,日2次。(《福建民間草藥》)
②治慢性腰痛:徐長卿、虎杖各9克,紅四塊瓦5克。研末。每次0.6~1克,每日2~3次,溫開水吞服。(《湖北中草藥志》)
③治寒氣腹痛:徐長卿9克,小茴香6克。煎服。(《安徽中草藥》)
?、苤瓮鈧[痛:鮮徐長卿根、生梔子等量,同搗爛外敷;另用徐長卿9克,煎水,服時兌黃酒適量。(《安徽中草藥》)
⑤治血虛經(jīng)閉:徐長卿6~9克,煨甜酒內(nèi)服或燉肉吃,或研末吞服3克。(《貴陽民間藥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