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山龍的功效與作用
【中藥名】穿山龍 chuanshanlong
【別名】穿龍骨、穿地龍、穿山骨、狗山藥。
【英文名】Dioscoreae Nipponicae Rhizoma。
【來源】薯蕷科植物穿龍薯蕷Dioscorea nipponica Makino的根莖。
【植物形態(tài)】多年生纏繞草質(zhì)藤本。根莖橫走,木質(zhì),很硬,呈稍彎曲的圓柱形,多分枝,外皮黃褐色,易成片狀剝離。莖左旋,圓柱形,近無毛。單葉互生,葉片掌狀心形,頂端漸尖,基部心形,邊緣作不等大的三角狀淺裂、中裂或深裂,頂端葉片近于全緣,上面黃綠色,有光澤,無毛或有稀疏的白色細(xì)柔毛,尤以脈上較密?;▎涡?,雌雄異株,雄花序穗狀,腋生,基部常2~4花簇生,頂端花常單生,雌花序穗狀,花常單生。蒴果,具3翅。種子每室2粒,四周種翅膜質(zhì),略呈長方形,長約寬的2倍。
【產(chǎn)地分布】生于海拔300~2000米的山坡、林邊或灌木叢中。分布于黑龍江、吉林、遼寧、內(nèi)蒙古等地。
【采收加工】春、秋季采挖,以秋季為好。挖取根莖,除去地上部分、須根和外皮(栓皮),曬干。粉碎加工時,注意防護(hù),以免發(fā)生過敏反應(yīng)。
【藥材性狀】類圓柱形,稍彎曲,常有分枝,長10~15厘米,直徑0.3~1.5厘米。表面黃白色或棕黃色,有不規(guī)則縱溝,并有點狀根痕及偏于一側(cè)的突起的莖痕,偶有膜狀淺棕色外皮和細(xì)根。質(zhì)堅硬,斷面平坦,白色或黃白色,散有淡棕色維管束小點。氣微,味苦澀。
【性味歸經(jīng)】性溫,味甘、苦。歸肝經(jīng)、腎經(jīng)、肺經(jīng)。
【功效與作用】活血舒筋、祛風(fēng)止痛、止咳、平喘、祛痰。屬祛風(fēng)濕藥下分類的祛風(fēng)濕強(qiáng)筋骨藥。
【臨床應(yīng)用】用量干品9~15克,鮮品30~45克,治療腰腿疼痛、筋骨麻木、跌打損傷、閃腰岔氣、咳嗽喘息。民間用本品泡酒煎服,治療筋骨麻木、風(fēng)濕痹痛;穿山龍注射液治類風(fēng)濕性關(guān)節(jié)炎,近期療效好,副作用??;四川生物研究所用復(fù)方穿山龍冠心靈治療冠心病、心絞痛有較好療效。
【藥理研究】有鎮(zhèn)咳、祛痰、平喘作用;能降低兔動脈壓,減慢心率,增大心肌收縮力,增加24小時的尿量,改善冠脈流量,并能顯著降低血膽固醇水平;增強(qiáng)免疫功能,抗流感病毒作用等。穿龍薯蕷對細(xì)胞免疫及體液免疫均有抑制作甩薯蕷總皂苷能使正常貓及實驗性動脈粥樣硬化兔血漿膽固醇下降,減輕主動脈脂質(zhì)浸潤;水煎劑具抗菌、抗病毒作用;復(fù)方注射液可用于老年慢性氣管炎;提取物及總皂苷可使離體和在體蛙心收縮加強(qiáng),血管擴(kuò)張。毒性:小鼠靜注總皂苷LD50為750毫克/千克。
【化學(xué)成分】主根含薯蕷皂苷、薯蕷皂苷元、纖細(xì)薯蕷皂苷、穗菝葜甾苷等多種成分。
【使用禁忌】有小毒,粉碎加工時,注意防護(hù),以免發(fā)生過敏反應(yīng)。
【配伍藥方】①治腰腿酸痛,筋骨麻木:新鮮穿山龍根莖60克。水一壺,可煎用5~6次,加紅糖服用效力更佳。(《東北藥用植物志》)
?、谥蝿趽p:穿山龍15克。水煎沖紅糖、黃酒。每日早、晚各服一次。(《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壑未蠊枪?jié)病,腰腿疼痛:穿山龍60克,白酒500克,浸泡7天。每服30克,每天二次。(《河北中藥手冊》)
④治閃腰岔氣,扭傷作痛:穿山龍15克。水煎服。(《河北中藥手冊》)
⑤治瘧疾:穿山龍9克,青蛙七、野棉花各6克。發(fā)病前水煎服。(《陜西中草藥》)
?、拗伟b腫惡瘡:鮮穿山龍、鮮苧麻根等量。搗爛敷患處。(《陜西中草藥》)
⑦治慢性氣管炎:穿山龍15克。水煎服。(《秦嶺巴山天然藥物志》)
?、嘀物L(fēng)濕熱:穿山龍根狀莖9克。水煎服。(《浙江藥用植物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