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花的功效與作用
【中藥名】桂花 guihua
【別名】木犀花。
【英文名】Flos Osmanthi
【來源】木犀科植物木犀Osmanthus fragrans (Thunb.) lour.的干燥花。
【植物形態(tài)】常綠喬木或灌木,*高可達(dá)18米。樹皮灰褐色。小枝黃褐色,無毛。葉對生,葉柄長0.8~1.2厘米;葉片革質(zhì),橢圓形,先端漸尖,基部漸狹呈楔形或?qū)捫ㄐ危壔蛲ǔI习氩烤呒?xì)鋸齒,腺點(diǎn)在兩面連成小水泡狀突起。聚傘花序簇生于葉腋,或近于帚狀,每腋內(nèi)有花多朵;苞片2,寬卵形,質(zhì)厚,長2~4毫米,具小尖頭,基部合生;花梗細(xì)弱;花*芳香;花萼鐘狀,4裂長約1毫米,片稍不整齊;花冠裂片4,黃白色、淡黃色、黃色或橘紅色,長3~4毫米,花冠管僅長0.5~1毫米;雄蕊2,著生于花冠管中部,花絲*短,藥隔在花藥先端稍延伸呈不明顯的小尖頭,雌蕊長約1.5毫米,花柱長約0.5毫米。果歪斜,橢圓形,長1~1.5厘米,呈紫黑色?;ㄆ?~10月,果期翌年3月。
【產(chǎn)地分布】全國各地多有栽培。原產(chǎn)我國西南部。
【采收加工】9~10月開花時采收,揀去雜質(zhì),陰干,密閉貯藏。
【藥材性狀】花小,具細(xì)柄;花棒細(xì)小,淺4裂,膜質(zhì);花冠4裂,裂片矩圓形,多皺縮,長3~4毫米,淡黃至黃棕色。氣芳香,味淡。以身干、色淡黃、有香氣者為佳。
【性味歸經(jīng)】性溫,味辛。歸肺經(jīng)、脾經(jīng)、腎經(jīng)。
【功效與作用】溫肺化飲,散寒止痛。屬化痰止咳平喘藥下屬分類的溫化寒痰藥。
【臨床應(yīng)用】內(nèi)服:煎湯,3~9克;或泡茶。外用:適量。煎湯含漱或蒸熱外熨。主治痰飲咳喘,脘腹冷痛,腸風(fēng)血痢,經(jīng)閉痛經(jīng),寒疝腹痛,牙痛、口臭。
【藥理研究】具有抗菌、抗氧化作用。
【化學(xué)成分】本品含羅勒烯、芳樟醇、降萜烯等成分。
【使用禁忌】尚不明確。
【配伍藥方】①治口臭:桂花適量,煎水含漱。(《安徽中草藥》)
?、谥挝负雇矗汗鸹ā?u>高良姜各4.5克,小茴香3克。煎服。(《安徽中草藥》)
?、壑挝负畾馔矗汗鸹?克,香附、高良姜各9克,砂仁6克。水煎服。(《青島中草藥手冊》)
④治經(jīng)閉腹痛:桂花、對月草、倒竹散、益母草各12克,艾葉9克,月季花6克。水煎服。(《萬縣中草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