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的功效與作用
【中藥名】梅花 meihua
【別名】綠萼梅、綠梅花、白梅花。
【英文名】Mume Flos。
【來(lái)源】薔薇科植物梅Prunus mume (Sieb.) Sieb. et Zucc.的花蕾。
【植物形態(tài)】落葉小喬木或灌木,高可達(dá)10米。樹皮淡灰色或淡綠色,多分枝。葉互生,葉柄被短柔毛;托葉1對(duì),早落;葉片闊卵形或卵形,先端尾狀漸尖,邊緣具細(xì)銳鋸齒,沿脈背有黃褐色毛。花單生或2朵簇生于2年枝上,先于葉開放,白色或粉紅色,花梗*短;苞片鱗片狀,褐色;花萼5;花瓣單瓣或重瓣,通常5片;雄蕊多數(shù);雌蕊l。核果球形,一側(cè)有淺槽,被毛,綠色,成熟時(shí)黃色?;ㄆ?1月至翌年2月,果期3~5月。
【產(chǎn)地分布】多為栽培。全國(guó)各地均有分布。
【采收加工】初春采集含苞待放的花蕾,及時(shí)低溫干燥。
【藥材性狀】類球形,直徑3~6毫米,有*短的花梗。苞片數(shù)層,鱗片狀,長(zhǎng)3.5毫米。寬至2毫米,暗棕色,有短毛。萼片5,廣卵形,直徑約4毫米,灰綠色或棕色,有毛?;ò?或多數(shù),闊卵圓形,長(zhǎng)約4毫米,寬約5.5毫米,黃白色。雄蕊多數(shù),雌蕊1,子房著生于凹陷的花托上,表面密生細(xì)毛。體輕。氣清香,味微苦、澀。
【性味歸經(jīng)】性平,味微酸。歸肝經(jīng)、胃經(jīng)、肺經(jīng)。
【功效與作用】開郁和中、化痰、解毒。屬理氣藥。
【臨床應(yīng)用】用量2.5~4.5克,煎服。用治肝胃氣滯所致脅肋脹痛、脘腹痞痛、暖氣納呆、梅核氣等。
【藥理研究】煎劑對(duì)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傷寒、副傷寒、痢疾、結(jié)核等桿菌及皮膚真菌均有抑制作用,且能減少豚鼠蛋白質(zhì)過(guò)敏性休克死亡的發(fā)生。
【化學(xué)成分】含揮發(fā)油,主要有苯甲酸醛、苯甲醇、4-松油烯醇、棕櫚酸、苯甲酸和異丁香油酚等,還含有黃酮類化合物蘆丁、槲皮素、綠原酸、苯甲醛、苯甲醇等成分。
【使用禁忌】尚不明確。
【配伍藥方】①治咽喉異物感,上部食管痙攣:梅花、玫瑰花各3克。開水沖泡,代茶常飲。(《浙江藥用植物志》)
②治妊娠嘔吐:梅花6克,開水沖泡,代茶飲。(《浙江藥用植物志》)
?、壑务ю撸弘u蛋開一孔,入綠萼梅花將開者七朵,封口,飯上蒸熟,去梅花食蛋,每日1枚。七日痊愈。(《綱目拾遺》)
?、苤味徽睿好磕昱D月清晨,摘帶露綠萼梅一百朵,加上白糖,搗成小餅,令食之。(《不藥良方》)
?、葜未缴仙彛喊酌钒曩N之,如開裂出血者即止。(《赤水玄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