蕤仁的功效與作用
【中藥名】蕤仁 ruiren
【別名】馬茄子、扁核木、茹茹、蕤子、馬茹子、蕤核仁。
【英文名】Prinsepiae Nux。
【來源】薔薇科植物蕤核Prinsepia uniflora Batal.的成熟果核。
【植物形態(tài)】落葉灌木,高達(dá)1.5米。莖多分枝,外皮棕褐色,幼枝細(xì)瘦,開展,灰綠色,無毛;葉腋處有短刺,先端微帶紅色。單葉互生或數(shù)葉簇生;具短柄或近于無柄;葉片線狀長圓形,狹倒卵形或卵狀披針形,先端圓鈍,有小突或微凹,基部楔形,全緣或具疏鋸齒,上面深綠色,有光澤,背面淡綠色,無毛,側(cè)脈不明顯?;?~3朵簇生于葉腋,直徑約1.5厘米,萼筒杯狀,頂端5裂,裂片闊而短,綠色;花瓣5,白色,近圓形,有爪;雄蕊10枚,花絲短,花藥卵圓形;雌蕊1枚,子房卵圓形,花柱側(cè)生于子房的近基部處,柱頭頭狀。核果球形,熟時黑色,表面微被蠟白粉;果核卵圓形,稍扁,有皺紋,棕褐色?;ㄆ?~6月,果期7~8月。
【產(chǎn)地分布】生于山坡、林下、稀疏灌叢中或河川固定沙丘上。分布于山西、內(nèi)蒙古、陜西等地。
【采收加工】夏、秋季采摘成熟果實,除去果肉,洗凈,曬干。
【藥材性狀】類卵圓形,稍扁,長7~10毫米,寬6~8毫米,厚3~5毫米。表面淡黃棕色或深棕色,有明顯的網(wǎng)狀溝紋,間有棕褐色果肉殘留,頂端尖,兩側(cè)略不對稱,質(zhì)堅硬。種子扁平卵圓形,種皮薄,淺棕色或紅棕色,易剝落;子葉2,乳白色。有油脂。氣微,味微苦。
【性味功能】性微寒,味甘。歸肝經(jīng)。
【功效與作用】養(yǎng)肝明目、疏風(fēng)散熱。屬安神藥下屬分類的養(yǎng)心安神藥。
【臨床應(yīng)用】用量5~9克。水煎服,外用適量:去油研成膏狀點眼或煎水洗。用治目赤腫痛、瞼弦赤爛、目暗羞明。
【藥理研究】本品具有降壓和鎮(zhèn)定作用。
【化學(xué)成分】含水分、灰分、蛋白質(zhì)、脂肪、纖維素、山柰酚、異紫堇杷明堿、里白烯、熊果酸、胡蘿卜苷、β-谷固醇、香草酸等成分。種仁含油脂、生物堿。殼中含有黃酮、萜類、三萜類化合物、低聚糖類。
【使用禁忌】目痛非關(guān)風(fēng)熱,而因于肝腎兩虛者,不宜用。
【相關(guān)藥方】①治目赤痛:蕤仁二十枚(碎),苦竹葉一把,細(xì)辛15克,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半升以洗眼,日三五度。(《外臺》洗眼方)
?、谥物L(fēng)毒沖眼赤痛,暈翳不退:蕤仁0.9克(去赤皮細(xì)研),膩粉0.15克,龍腦0.15克。上件藥,都研細(xì)令勻,每日三度點之。(《圣惠方》蕤仁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