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棗仁的功效與作用
【中藥名】酸棗仁 suanzaoren
【別名】酸棗核、山棗、棘酸棗、酸棗子。
【英文名】Ziziphi Spinosae Semen。
【來源】鼠李科植物酸棗Ziziphus jujuba Mill.var.spinosa( Bunge) Hu exH.F.Chou的成熟種子。
【植物形態(tài)】落葉灌木,稀為小喬木。老枝灰褐色,幼枝綠色;于分枝基部處具刺1對,一枚針形直立,另一枚向下彎曲。單葉互生;葉柄*短;托葉針狀;葉片長圓狀卵形至卵狀披針形,先端鈍,基部圓形,稍偏斜,邊緣具細鋸齒,兩面光滑無毛,下面有3條明顯的縱脈?;ㄐ?,2~3朵簇生于葉腋;花柄*短;花萼5裂,裂片卵狀三角形;花瓣5,黃綠色。與萼片互生,雄蕊5枚,與花瓣對生,比花瓣稍長;花盤明顯,10淺裂;子房橢圓形,埋于花盤中,花柱2裂。核果肉質(zhì),近球形,成熟時暗紅褐色。果皮薄,有酸味?;ㄆ?~7月,果期9~10月。
【產(chǎn)地分布】生長于向陽的山坡、山谷、丘陵、平原、路旁以及荒地。性耐干旱,常形成灌木叢。多分布于吉林、遼寧、河南、河北等地。
【采收加工】秋末冬初采收成熟果實,除去果肉及核殼,收集種子,曬干。
【藥材性狀】扁圓形或扁橢圓形,長約5~9毫米,寬5~7毫米,厚約3毫米。表面紫紅色或紫褐色,平滑有光澤,有的有裂紋。一面較平坦,中間有一條隆起的縱線紋;另一面稍突起,一端凹陷,可見線形種臍;另一端有細小突起的合點。種皮較脆,胚乳白色,子葉2,淺黃色,富油性。氣微,味淡。
【性味歸經(jīng)】性平,味甘、酸。歸肝經(jīng)、膽經(jīng)、心經(jīng)。
【功效與作用】補肝、寧心、斂汗、生津。屬安神藥下屬分類的養(yǎng)心安神藥。
【臨床應(yīng)用】用量9~15克。水煎服,或入丸散。用治虛煩不眠、驚悸多夢、體虛多汗、津傷口渴。具有鎮(zhèn)靜催眠、鎮(zhèn)靜降溫、抗驚厥、降壓、抗心功能。
【藥理研究】有中樞抑制作用:鎮(zhèn)靜催眠、鎮(zhèn)痛、抗驚、降體溫;抗心律失常和抗心肌缺血;降壓;降血脂和防治動脈粥樣硬化;抗缺氧、抗血小板凝結(jié);防治燒傷;增強免疫;興奮子宮。
【化學成分】含脂肪油、揮發(fā)油、粘液質(zhì)、糖分、棗酸、蛋白質(zhì)、谷甾醇、苦味質(zhì)、有機酸、維生素C、酸棗仁皂苷、黃酮苷、酸棗仁堿、槲皮素、麥珠子酸、白樺脂醇、白樺脂酸、鞣質(zhì)等成分。并含有植物甾醇、三萜類化合物及GMP活性物質(zhì)。
【使用禁忌】內(nèi)有實邪郁火及腎虛滑泄夢遺者慎服。
【相關(guān)藥方】①治虛勞虛煩不得眠:酸棗仁二升,甘草30克,知母60克,茯苓60克,川芎60克。上五味,以水八升,煮酸棗仁得六升,納諸藥煮取三升,分溫三服。(《金匱要略》酸棗仁湯)
?、谥嗡泻钩觯核釛椚?、人參、茯苓各等分。為末。每服6克,用米飲調(diào)下。(《直指小兒方》)
?、壑喂钦簦臒┎坏妹吲P:酸棗仁60克,以水二大盞半,研濾取汁,以米二合煮作粥,候臨熟,入地黃汁一合,更微煮過。不計時候食之。(《圣惠方》酸棗仁粥)
?、苤文懱撍P不安,心多驚悸:酸棗仁30克。炒熟令香,搗細羅為散,每服6克,以竹葉湯調(diào)下,不計時候。(《圣惠方》)
?、葜翁搫?,煩熱不得睡臥:酸棗仁(微炒)、榆葉、麥門冬(去心焙)各60克,上為末,煉蜜和搗百余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不計時候,以糯米粥飲下三十丸。(《普濟方》酸棗仁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