蓽茇的功效與作用
【中藥名】蓽茇 biba(bo)
【別名】蓽撥、蓽撥梨、椹圣、鼠尾。
【英文名】Fructus Piperis Longi
【來源】胡椒科植物蓽茇Piper longum L.的近成熟或成熟果穗。
【植物形態(tài)】多年生草質藤本。莖下部匍匐,枝橫臥,有縱棱和溝槽,幼時密被粉狀短柔毛。單葉,互生,紙質,葉片卵圓形、卵形或卵狀長圓形,長6~12厘米,寬2.5~10厘米,先端短尖或短漸尖,基部心形或耳狀,兩面葉脈上被*細的粉狀短柔毛,下面密而顯著,基出脈5~7條;葉柄下部的長達9厘米,中部的長1~2厘米,頂端近無柄,具密柔毛,花單性,雌雄異株,穗狀花序與葉對生,無花被;雄蕊總花梗長2~3厘米,被粉狀短柔毛,穗長4~6厘米,直徑約3毫米,花直徑約1.5毫米,苞片1,近圓形,雄蕊2枚,花藥橢圓形,2室,花絲短;雌穗總花梗長1.5厘米密被柔毛,穗長1.5。2.5厘米,直徑約4毫米,于果期延長,苞片圓形,花的直徑不及l(fā)毫米,子房上位,倒卵形,1室,下部與花序軸合生,無花柱,柱頭3。漿果卵形,先端尖,基部嵌陷于花序軸內與之結合,呈圓形,頂端有臍狀突起,成熟時為紅褐色?;ㄆ?~9月,果期10月至翌年春季。
【產地分布】生于熱帶林下。廣西、廣東、海南、福建等地有栽培。
【采收加工】果穗由綠變黑時采摘,除去雜質,曬干。
【藥材性狀】圓柱形,稍彎曲,由多數(shù)小漿果集合而成。表面黑褐色或棕色,有斜向排列整齊的小突起,基部有果穗梗殘存或脫落。質硬而脆,易折斷,斷面不整齊,顆粒狀。小漿果球形。有特異香氣,味辛辣。
【性味歸經】味辛,性熱。歸胃經、大腸經。
【功效與作用】溫中散寒、下氣止痛。屬溫里藥。
【臨床應用】用量1.5~3克,煎服。用治脘腹冷痛、嘔吐、泄瀉、偏頭痛;外治牙痛。蓽茇,搗細羅為散,每于食前用清粥飲調下半錢,治痰飲惡心(《圣惠方》)。
【藥理研究】醇提物具有抗?jié)?、抗心肌缺血作用。揮發(fā)油能抗心律失常、調血脂,并能抑制中樞神經。耐缺氧、鎮(zhèn)靜、鎮(zhèn)痛、解熱、廣譜抗菌、對冠狀血管和腸管平滑肌有很強的松弛作用等。
【化學成分】主含酰胺類化合物、木脂素、揮發(fā)油、胡椒堿、四氫胡椒酸、棕櫚酸、蓽茇明寧堿、長柄胡椒堿、蓽茇明堿等成分。
【使用禁忌】陰虛火旺者禁服。
【相關藥方】①治冷痰飲惡心:蓽茇,搗細羅為散。每于食前用清粥飲調下1.5克。(《圣惠方》)
?、谥纹^痛:蓽茇為末。令患者口中含溫水,左邊痛令左鼻吸一字,右邊痛令右鼻吸一字。(《經驗后方》)
?、壑窝劳矗荷溰亍⒑?。上二味等分,搗羅為末,化蠟丸,如麻子大,每用一丸,納蛀孔中。(《圣濟總錄》蓽茇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