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椹的功效與作用
【中藥名】桑椹 sangshen
【別名】桑葚、桑果、黑椹、文武實。
【英文名】mori fructus。
【來源】??浦参锷orus alba L.的干燥果穗。
【植物形態(tài)】落葉灌木或小喬木,高3~15m。樹皮灰白色,有條狀淺裂;根皮黃棕色或紅黃色,纖維性強(qiáng)。單葉互生;葉柄長1~2.5cm;葉片卵形或?qū)捖研?,長5~20cm,寬4~10cm,先端銳尖或漸尖,基部圓形或近心形?;▎涡裕菩郛愔?;雌、雄花序均排列成穗狀荑花序,腋生。瘦果,多數(shù)密集成一卵圓形或長圓形的聚合果,長1~2.5cm,初時綠色,成熟后變?nèi)赓|(zhì)、黑紫色或紅色。種子小?;ㄆ?~5月,果期5~6月。
【產(chǎn)地分布】生于丘陵、山坡、村旁、田野等處,多為人工栽培。分布于全國各地。
【采收加工】4~6月待果實變紅時采收,曬干,或蒸后曬干。
【藥材性狀】聚花果由多數(shù)小瘦果集合而成,表面黃棕色至暗紫色,有短果序梗。小瘦果卵圓形,外具肉質(zhì)花被片4枚。氣微,味微酸而甜。
【性味歸經(jīng)】性寒,味甘、酸。歸心經(jīng)、肝經(jīng)、腎經(jīng)。
【功效與作用】補(bǔ)血滋陰、生津潤燥。屬補(bǔ)虛藥下屬分類的補(bǔ)血藥。
【臨床應(yīng)用】用量9~15克,水煎服。用治眩暈耳鳴、心悸失眠須發(fā)早白、津傷口渴、內(nèi)熱消渴、血虛便秘。
【藥理研究】增強(qiáng)免疫功能;降低Na+-K+-ATP酶活性。
【化學(xué)成分】果穗含糖,鞣酸(tannic acid),蘋果酸( malicacid),維生素(vitamin)B1、B2和胡蘿卜素(carotene)[1];其脂類的脂肪酸主要為亞油酸(linoleic acid),油酸(oleic acid),軟脂酸(palmitic acid),照醇溶性浸出物測定法(附錄X A)項下的熱浸法測定,用85%乙醇作溶劑,不得少于15.0%
【使用禁忌】脾胃虛寒便溏者慎服。
【相關(guān)藥方】①治心腎衰弱不寐或習(xí)慣性便秘:鮮桑葚30~60克。水適量煎服。(《閩南民間草藥》)
②治燙火傷:用黑熟桑葚子,以凈瓶收之,久自成水。以雞翎掃敷之。(《百一選方》)
?、壑务ю撸荷]?,黑熟者二斗許。以布袋取汁,熬成薄膏,白湯點(diǎn)一匙,日三服。(《保命集》文武膏)
?、苤物嬀浦卸荆焊缮]囟?。上一味,用酒一升,浸一時久。取酒旋飲之,即解。(《圣濟(jì)總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