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不留行的功效與作用
【中藥名】 王不留行 wangbuliuxing
【別名】不留子、牡牛、奶米、王不留、麥藍子、剪金子、留行子。
【英文名】Vaccariae Semen。
【來源】石竹科植物麥藍菜Vaccaria segetalis (Neck.) Garcke的成熟種子。
【植物形態(tài)】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高30~70厘米,全體平滑無毛,唯梢有白粉。莖直立,上部呈二叉狀分枝,近基部節(jié)間粗壯而較短,節(jié)略膨大,表面呈乳白色。單葉對生,無柄;葉卵狀橢圓形至卵狀披針形,先端漸尖,基部圓形或近心形,稍連合抱莖,全緣,兩面均呈粉綠色,中脈在下面突起,近基部較寬。夏季開淡紅色花,疏生聚傘花序著生于枝頂,花梗細長,下有鱗片狀小苞片2枚;花萼圓筒狀,花后增大呈5棱狀球形;花瓣5,倒卵形,先端有不整齊小齒;雄蕊10枚,子房上位。蒴果包于宿存的花萼內(nèi),成熟后先端呈4齒狀開裂。種子多數(shù),暗黑色,球形,有明顯的粒狀突起。花期4~5月,果期6月。
【產(chǎn)地分布】生于山坡、路旁及丘陵地帶荒地上,尤以麥田中生長*多;也有栽培。主產(chǎn)于河北、黑龍江、山東等地。
【采收加工】6~7月種子成熟、蒴果未開裂時,割取全株,曬干,打下種子,去盡雜質(zhì),曬干。
【藥材性狀】球形,直徑約2毫米。表面黑色,少數(shù)紅棕色,略帶光澤,有細密顆粒狀突起,一側(cè)有一凹陷的縱溝。質(zhì)硬,胚乳白色,胚彎曲成環(huán)。子葉2。無臭,味微澀苦。
【性味歸經(jīng)】性平,味苦。歸肝經(jīng)、胃經(jīng)。
【功效與作用】活血通經(jīng)、下乳消腫。屬活血化瘀藥下屬分類的活血調(diào)經(jīng)藥。
【臨床應(yīng)用】用量4.5~9克,煎湯內(nèi)服。用治血瘀、經(jīng)閉、乳汁不下、癰腫疔毒等?,F(xiàn)在用治帶狀皰疹,或用作耳穴壓迫治療膽囊炎、膽石癥。
【藥理研究】抗著床;抗早孕;興奮子宮;收縮平滑肌和鎮(zhèn)痛等作用。
【化學(xué)成分】主要含王不留行皂苷、王不留行三萜皂苷、多種環(huán)肽、黃酮化合物、氫化阿魏酸、尿核苷、王不留行黃酮苷、麥藍菜咕噸酮、王不留行咕噸酮、異肥皂草苷、王不留行次皂苷、D-葡萄糖等成分。
【使用禁忌】孕婦、血虛無瘀滯者均禁服。
【相關(guān)成分】①治乳癰初起:王不留行30克,蒲公英、瓜 仁各9克,當(dāng)歸梢9克,酒煎服。(《本草匯言》)
?、谥伟b腫:王不留行(成末)二升,甘草150克,野葛60克,桂心120克,當(dāng)歸120克。上五物,以酒服方寸匕,日三夜一。(《醫(yī)心方》王不留行散)
?、壑委熌[初起:王不留行子為末,蟾酥,丸黍米大。每服一丸,酒下,汗出即愈。(《瀕湖集簡方》)
?、苤窝懿恢梗和醪涣粜?0克,當(dāng)歸身、川續(xù)斷、白芍藥、丹參各6克。分作二劑,水煎服。(《本草匯言》引《東軒產(chǎn)科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