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椒的功效與作用
【中藥名】辣椒 lajiao
【別名】番椒、辣茄、辣虎、臘茄、海椒。
【英文名】Capsici Fructus。
【來源】茄科植物辣椒Capsicum annuum L.或其栽培變種的干燥成熟果實(shí)。
【植物形態(tài)】灌木,或栽培成為一年生,高50~80厘米。單葉互生,葉柄長4~7厘米,葉片卵狀披針形,長5~9.5厘米,寬1.5~2主,全緣,先端尖,基部漸窄而下延至柄。花白色或淡黃綠色,1~3朵腋生,花梗俯垂,花萼杯狀,有5~7淺裂,花冠幅狀,裂片5~7,雄蕊5個,子房上位,2室。漿果俯垂,長指狀,頂羰尖而稍彎,少汁液,果皮有胎座間有空隙,熟后紅色。
【產(chǎn)地分布】我國各地廣泛有栽培。
【采收加工】夏、秋二季果皮變紅色時采收,除去枝梗,曬干。
【藥材性狀】呈圓錐形、類圓錐形,略彎曲。表面橙紅色、紅色或深紅色,光滑或較皺縮,顯油性,基部微圓,常有綠棕色、具5裂齒的宿萼及果柄。果肉薄。質(zhì)較脆,橫切面可見中軸胎座,有菲薄的隔膜將果實(shí)分為2~3室,內(nèi)含多數(shù)種子。氣特異,味辛、辣。
【性味歸經(jīng)】性熱,味辛。歸心經(jīng)、脾經(jīng)。
【功效與作用】溫中散寒,開胃消食。屬溫里藥。
【臨床應(yīng)用】入丸、散,用量0.9~2.4克,外用:適量,煎水熏洗或搗敷。用治寒滯腹痛,嘔吐,瀉痢,凍瘡。
【主要成分】辣椒果實(shí)含辣椒堿類成分,還含多種低沸點(diǎn)和高沸點(diǎn)揮發(fā)性羧,此外還含β-胡蘿卜素,陷黃質(zhì),玉米黃質(zhì),辣椒紅素,辣椒玉紅素,堇黃質(zhì),茄堿,茄啶及檸檬酸,酒石酸,蘋果酸等,種子中含茄堿,茄啶,4α-甲基-5α-膽甾-8-烯-3β-醇環(huán)木菠蘿烷醇,環(huán)木菠蘿烯醇,24-亞甲基環(huán)木菠蘿烷醇及羽扇豆醇等。
【使用禁忌】陰虛火旺及患咳嗽、目疾者忌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