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礬的功效與作用
【中藥名】白礬 baifan
【別名】礬石、理石、白君、礬石、明礬。
【英文名】Alumen
【來源】硫酸鹽類明礬石族礦物明礬石Alunite經(jīng)加工精制而成的結晶。
【分布】分布于山西、河北、甘肅、浙江、安徽、福建、湖北等地。主產(chǎn)于浙江平陽、安徽無為、福建福鼎。
【采收加工】全年皆可采挖,采收后將明礬石打碎,用水溶解,收集溶液,過濾,加熱濃縮,放冷后析出結晶即得。
【藥材性狀】不規(guī)則塊狀或粒狀,無色或淡黃白色,透明或半透明。表面略平滑或凹凸不平,具細密縱棱,有玻璃樣光澤,常披有白色細粉。質(zhì)硬而脆,易砸碎,斷面顯玻璃樣光澤。斷口不平坦。氣微,味酸,微甘而*澀。
【性味歸經(jīng)】性寒,味澀、酸。有小毒。歸肺經(jīng)、脾經(jīng)、肝經(jīng)、大腸經(jīng)。
【功效與作用】祛痰燥濕、解毒殺蟲、止血止瀉、解毒殺蟲、燥濕止癢。屬清熱藥下屬分類的清熱燥濕藥。
【臨床應用】用量1~3克,研末服,或入丸、散;外用適量,研末撒,或吹喉,或調(diào)敷,或化水洗漱。用治痰飲中風、癲癇、喉痹、疥瘡濕瘡、癰疽腫毒、水火燙傷、口舌生瘡、爛弦風眼、耵耳流膿、鼻中息肉、痔瘡、崩漏、衄血、外傷出血、久瀉久痢、帶下陰癢、脫肛、子宮下垂、便血、濕疹、疥癬。
【主要成分】主含含水硫酸鋁鉀。本品對金黃色葡萄球菌、草綠色鏈球菌、溶血性鏈球菌、變異鏈球菌、肺炎雙球菌、腦膜炎雙球菌、變形桿菌、大腸桿菌、綠膿桿菌、炭疽桿菌、福氏及志賀氏痢疾桿菌、傷寒桿菌、副傷寒桿菌、白喉桿菌、破傷風桿菌、淋病雙球菌等有明顯抑制作用,對白色念珠菌、表皮癬菌、毛霉菌等均有一定抑制作用。體外實驗表明,本品有明顯抑制陰道毛滴蟲作用。此外,還具有利膽和止血作用。
【使用禁忌】本品內(nèi)服過量易致嘔吐,體虛胃弱者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