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甲草的功效與作用
【中藥名】佛甲草 fojiacao
【別名】指甲草、禾雀、打不死。
【英文名】herba sedi linearig。
【來源】景天科植物佛甲草Sedum lineare Thunb.的全草。
【植物形態(tài)】多年生草本。全株肉質(zhì),高10~ 20厘米。莖直立或傾斜。葉常3葉輪生,少有對生或互生,線狀披針形或條形,長20~ 25厘米,寬約2毫米,基部有短距,常帶紫紅色。聚散花序頂生,有2~3個分枝,花黃色,萼片5,狹披針形,花瓣5,寬披針形,雄蕊10,心皮5,成熟時略開叉,瞢果。花期4~5月。
【產(chǎn)地分布】生于山坡石縫中或低山陰濕處。分布于江蘇南部至廣東、四川、云南、甘肅東南部等地。
【采收加工】夏、秋季收割全草,洗凈,在沸水中燙一下,撈起,曬干或隨采隨用。
【藥材性狀】根細(xì)小。莖彎曲,長7~ 12厘米,直徑約0.1厘米,表面淡褐色或棕褐色,有明顯的節(jié),偶有殘留的不定根。葉輪生,無柄;葉片皺縮卷曲,多脫落,展平后呈條形或條狀披針形,常1~2厘米,寬約0.1厘米,有的基部可見短距。聚散花序頂生,花小,淺棕色。果實(shí)為瞢莢果。氣微,味淡。
【性味歸經(jīng)】性寒,味甘。歸心經(jīng)、肺經(jīng)、肝經(jīng)、脾經(jīng)。
【功效與作用】清熱解毒。屬清熱藥下屬分類的清熱解毒藥。
【臨床應(yīng)用】用量10~15克,鮮用15~ 30克,煎湯內(nèi)服;外用搗敷或搗汁含漱、滴眼。用治熱毒所致的咽喉腫痛、癰腫、疔瘡、丹毒等陽證腫毒及湯燙火傷、毒蛇咬傷。
【主要成分】含金圣草素、紅車軸草素、香豌豆苷、香豌豆-3'; -甲醚、β-谷甾醇、三十烷、景天庚糖、葡萄糖、果糖。10%煎液在體外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
【使用禁忌】尚不明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