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松的功效與作用
【中藥名】甘松 gansong
【別名】香松、甘松香。
【英文名】Nardostachyos Radix Et Rhizoma。
【來源】敗醬科植物甘松Nardostachys chinensis Batal.的根及根莖。
【植物形態(tài)】多年生草本,高20~35厘米,全株有強烈松節(jié)油樣香氣。主根長圓柱形,微肉質(zhì),單一或分枝,棕黑色。根莖較短,有少數(shù)棕色葉基纖維。葉基生,每簇有葉6~9片,線狀倒披針形或披針形,長7~18厘米,寬0.4~1厘米,全緣,主脈平行3出?;ㄇo有苞葉3~4對,長2~6厘米,愈上愈小。聚傘花序多呈緊密圓頭狀,總苞片2,長卵形;花萼5裂,齒*??;花冠淡紫紅色,筒狀,基部一側(cè)突縮,先端稍不等5裂;雄蕊4枚;子房下位。瘦果倒卵形?;ㄆ?月。
【產(chǎn)地分布】生于海拔3500~4500米高山地的草原河邊。分布于甘肅、青海、四川等地。
【采收加工】春、秋季采挖,除去泥沙及雜質(zhì),曬干或陰干。
【藥材性狀】略呈圓錐形,多彎曲,長5~18厘米。根莖短小,上端有莖,葉殘基,呈狹長的膜質(zhì)片狀或纖維狀。外層黑棕色,內(nèi)層棕色或黃色。根單一或數(shù)條交結(jié)、分枝或并列,直徑0.3~1厘米。表面棕褐色,皺縮,有細根及須根。質(zhì)松脆,易折斷,斷面粗糙,皮部深棕色,常成裂片狀,木部黃白色。氣特異,味苦而辛,有清涼感。
【性味歸經(jīng)】性溫,味辛、甘。歸脾經(jīng)、胃經(jīng)。
【功效與作用】理氣止痛、開郁醒脾。屬理氣藥。
【臨床應(yīng)用】用量3~6克,水煎服;外用適量,泡湯漱口,煎湯洗腳或研末敷患處。用治脘腹脹滿、食欲不振、嘔吐,外治牙痛、腳腫。有良好的鎮(zhèn)靜、調(diào)整心律及松弛平滑肌等作用,可用于治療神經(jīng)衰弱、癔病、失眠、易驚等癥。
【主要成分】含揮發(fā)油1%以上,油中含多種倍半萜類。近又分離得甘松酮A、甘松酮B、甘松酮C、甘松酮D、甘松酮E。
【使用禁忌】氣虛血熱者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