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萆的功效與作用
【中藥名】粉萆 fenbixie
【別名】黃革、土黃連、黃姜。
【英文名】Dioscoreae Hypoglaucae Rhizoma。
【來源】薯蕷科植物粉背萆薜Dioscorea hypoglauca Palibin的根莖。
【植物形態(tài)】多年生纏繞草質(zhì)藤本。根狀莖橫走,粗厚,多細長須根。莖纖細,左旋。單葉互生,紙質(zhì),葉片三角狀心形或卵狀披針形,頂端漸尖,邊緣波狀,葉干后近黑色,下面灰白色?;S綠色,單性,雌雄異株,雄花為腋生向上的穗狀花序,花單生或2~3朵簇生,花被6裂,雄蕊3,退化雄蕊3,互生,雌花為下垂的穗狀花序,花單生,花被6,柱頭3裂。蒴果近圓形,微被白粉,有3翅,成熟后向上反轉(zhuǎn)。花期5~8月,果期6~ 10月。
【產(chǎn)地分布】生于海拔200~1300米的山腰陡坡、山谷緩坡或水溝邊、陰坡的混交林緣或疏林下。分布于安徽、浙江、福建、江西等地。
【采收加工】春、秋均可采挖,挖出后洗凈除去須根,切片曬干。
【藥材性狀】根莖竹節(jié)狀,類圓柱形,有分枝,表面皺縮,常殘留有莖枯萎疤痕及未除盡的細長須根。商品多為不規(guī)則的薄片,大小不一,厚約0.5毫米,邊緣不整齊,有的有棕黑色或灰棕色的外皮。切面黃白色或淡灰棕色,平坦,細膩,有粉性及不規(guī)則的黃色筋脈花紋維管束,對光照視,*為顯著。質(zhì)松,易折斷。氣微,味辛、微苦,
【性味歸經(jīng)】性平,味苦。歸腎經(jīng)、胃經(jīng)。
【功效與作用】利濕去濁、祛風(fēng)除痹。屬利水滲濕藥下屬分類的利尿通淋藥。
【臨床應(yīng)用】用量】0~25克。用治風(fēng)濕頑痹、腰膝疼痛、筋脈屈伸不利;膏淋、熱淋、石淋、小便不利;脾胃濕熱下注之尿濁癥;濕熱下注所致帶下、遺精等。腎虛陰虧者忌服。
【主要成分】含薯蕷皂苷元、粉背皂苷A、纖細薯蕷皂苷、原纖細薯蕷皂苷等。薯蕷皂苷元的含量測定方法有:庫侖滴定法、TLC掃描測定法。藥理研究表明,本品對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形成有抑制作用,可使外周血T細胞百分率增加,具有一定的免疫藥理活性。
【使用禁忌】腎虛陰虧者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