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寶草的功效與作用
【藥名】元寶草 yuá;n bǎo cǎo
【別名】對(duì)月草、合掌草、穿心草、葉抱枝。
【來源】藤黃科植物元寶草Hypericum sampsonii Hance的全草。
【植物形態(tài)】多年生草本,高約60厘米。莖圓柱形,基部木質(zhì)化。葉對(duì)生,基部連合為一體,莖貫穿其中,葉兩端略向上斜呈元寶狀,長(zhǎng)橢圓狀披針形,兩葉長(zhǎng)6~13厘米,寬1.5~2.5厘米,兩面散有黑色斑點(diǎn)及透明油點(diǎn)。聚傘花序頂生或腋生;苞片線形;萼片5,散有油點(diǎn)及黑色斑點(diǎn);花瓣5,黃色;雄蕊多數(shù),基部合成3束;花柱3。蒴果卵圓形,3室,具囊狀黃褐色腺點(diǎn)。種子具顯著縱棱及細(xì)密橫皺紋。花果期全年。
【生境分布】生于山坡草叢、曠野、路旁。分布于河南、江蘇、安徽等長(zhǎng)江流域省區(qū)。
【采收加工】夏、秋季采收全草,曬干。
【藥材性狀】全株光滑無毛,長(zhǎng)30~80厘米。根細(xì)圓形,稍彎曲,長(zhǎng)5~15厘米,淡棕色。莖圓柱形,直徑2~5毫米,表面光滑,棕紅色或黃棕色,質(zhì)堅(jiān)硬,斷面中空。單葉對(duì)生,兩葉基部連合為一體,莖貫穿其中;葉多皺縮破碎,薄紙質(zhì),展平后呈長(zhǎng)橢圓形,上面灰綠色或灰棕色,下面灰白色,有多數(shù)黑色腺點(diǎn)。聚傘花序頂生,花黃色。蒴果卵圓形,紅棕色。種子小,多數(shù)。氣微,味淡。
【性味歸經(jīng)】性寒,味辛、苦。
【功效與作用】止血,通經(jīng)活絡(luò),解毒。
【臨床應(yīng)用】用量9~15克,水煎服,外用適量搗敷。孕婦忌服。臨床上配墨旱蓮、虎杖,水煎服用治吐血、咯血和衄血。配益母草、金錦香根等,水煎,黃酒為引,月經(jīng)前每日l劑,連服5劑,治療月經(jīng)不調(diào)。全草加水和酒各半煎服,渣外敷,治療跌打損傷、腰腿冷痛。鮮草搗爛外敷可治癰瘡疔毒,毒蛇咬傷。
【主要成分】含金絲桃素。全草在湖北、湖南作劉寄奴用。
【使用禁忌】暫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