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夫,我平時身體很好的,怎么就突然乏力暈倒了呢?”
詳細詢問后得知,年過半百的王先生平時有早鍛煉的習慣,鍛煉完了再吃早餐??山裉斐酝暝绮驼酒饋頃r,發(fā)現眼前一黑,就暈倒了。
”我每次吃完飯就頭暈,全身沒勁兒,特別想睡覺,感覺走路都不穩(wěn),一點辦法都沒有。“王先生來醫(yī)院就診時這樣說。
“測血壓了嗎?”
“測了,血壓很奇怪,吃飯前高150/70mmHg,吃完飯后有點低90/60mmHg,有時候甚至是70/50mmHg,頭暈得厲害,我怎么覺得自己吃飯比吃降壓藥還管用呢?”
其實,這種現象的產生,是老年人餐后低血壓在作怪。
吃飽飯就頭暈乏力犯困的癥狀是身體向我們發(fā)出的低血壓‘警示信號’!
不是已經吃早餐了嗎?為什么還會暈倒呢?
其實讓你暈倒的,不是低血糖,而是低血壓。
吃完飯犯困,小心餐后低血壓!
餐后困倦大多數時候是正常生理現象,但有一種值得警醒的情況是,你可能得了餐后低血壓。
近幾年,臨床上餐后低血壓的發(fā)病率有明顯增高趨勢,特別是在老年人群中較為常見,尤其是高血壓、糖尿病及各種自主神經功能失調的患者。
餐后低血糖三餐后均可發(fā)生,早餐更為常見,其臨床表現就包括頭暈、乏力,甚至昏厥,和平常所說的“犯困”十分類似。
不過,僅僅靠癥狀還不能確定一個人就是餐后低血壓,只有經過血壓的嚴格測量,了解餐前血壓和餐后血壓的差值才可以確定。
一般來說,餐前血壓和餐后2小時血壓收縮壓(高壓)的差值超過20mmHg,舒張壓(低壓)的差值超過10mm Hg,才可以真正判定為餐后低血壓。
什么是餐后低血壓?
從根本上講,餐后低血壓屬于一種“
人體血壓調節(jié)出現問題“ 的異常情況。 正常情況下,人們進餐后就要開始消化,為了更好地消化食物,消化系統(tǒng)就會調配更多的供血,這樣其他系統(tǒng)和器官中的血液就會相對減少,從而導致血壓有下降的趨勢。
“餐后低血壓”是一種常見的老年疾病,有高血壓、糖尿病、帕金森病、腎功能不全的老年人尤其容易中招!常有飯后頭暈、難受,嚴重的還會暈厥、跌倒,甚至誘發(fā)心絞痛、短暫性腦缺血發(fā)作。隨著氣溫升高,機體小血管擴張,加上出汗, 更容易發(fā)生。如果患者吃完飯后出現頭暈目眩等情況,即使血壓下降的程度未達到上述標準,也可確定為餐后低血壓。
為什么老年人容易發(fā)生餐后低血壓?
老年人的血管和心率的反射靈敏度下降,血壓調節(jié)能力減弱。進餐后胃腸道血液供應增多,心率卻不能代償性增快,從而造成血壓的下降。老年高血壓患者應用利尿劑和擴張的血管藥物導致有效血容量減少,容易誘發(fā)餐后低血壓。合并帕金森病、糖尿病和終末期腎臟疾病的老年患者是餐后低血壓的高風險人群。
有冠心病和腦血管病等慢性病的老年人,出現餐后低血壓必須認真對待,因為嚴重的低血壓可能誘發(fā)嚴重的心腦血管供血不足,可能引發(fā)心梗、腦梗等嚴重事件。
即便沒有出現嚴重的心血管事件,由于頭暈目眩等癥狀,老年人也很容易跌倒摔傷。因此, 老年高血壓患者一定要注意平穩(wěn)降壓,并注意防范低血壓 。